前 言
在国家自主可控战略与 “双碳” 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我院能源光电子研究室聚焦超轻质透明电极技术的创新制备与深度攻关,成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跑通全流程工艺,构建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材料制备体系。该类材料既是钙钛矿光伏等前沿能源技术的核心支撑,更在柔性显示、脑机接口等跨领域场景中彰显独特应用价值,正以关键材料技术突破为纽带,为多行业技术升级与产业革新注入新动能。
一、产品简介
原创性自研的透明电极技术,通过将金属电极嵌入至派瑞林衬底中,从而在维持透明度、进一步降低方阻、提升整体导电性能基础上,保证透明电极的表面平坦化,为后续光电器件的制备与性能提升提供重要支撑。该电极透明度接近90%,方阻低至0.1Ω/□,各项性能均大幅度优于市售透明电极材料。同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提供具备不同自支撑强度的衬底材料,并与硬质材料粘接,便于后续制备不同光电器件。所制备的钙钛矿光伏电池具备超轻、超薄、可弯折以及高能质比的特点,其中能质比超30W/g,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非常适用于对于航空航天等对载重量敏感的空间应用领域。同时在柔性TFT模块领域可精准匹配模块对透光性、导电性、柔韧性的严苛要求,保障模块高效运行并提升响应速度与稳定性。此外,该技术在照明、探测器、脑机接口、生物传感、其他光伏薄膜电池等新型光电器件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二、产品特点
1、表面平整:通过平坦化转印,可获得表面平整的衬底

超低方阻:因具备金属网格骨架,导电能力相较传统TCO具有压倒性优势

微纳图案化设计:任意图案化设计,满足多领域应用需求

柔性可弯折:可弯折半径低至1mm,具备极高的柔性,可实现对曲面、弧面、异形等复杂形态表面的紧密贴合


超轻质:相同尺寸的不同类型衬底,自研柔性透明导电衬底相对商业产品展现出超轻质的显著特征

机械性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可提供具备不同自支撑强度的衬底材料,并与硬质材料粘接,便于后续制备不同光电器件

大尺寸可扩展:在大尺寸基底上实现均匀薄膜制备,平米级技术路线已跑通

三、应用场景
柔性显示领域:在柔性显示领域TFT模块中,超轻质透明电极是支撑TFT电路实现柔性化运作的核心载体。其中,卓越的透明性保障显示光高效穿透,为清晰画质奠定基础;优异的高导电性确保驱动信号稳定传输,保障电路高效运行;而突出的柔性特性则彻底突破传统刚性衬底的形变限制,使TFT模块能够灵活随屏幕实现折叠、卷曲等多样化形态,且始终保持性能稳定。此外,电极的微纳图案化为TFT阵列中的每个像素单元配备独立导电通道,实现像素级的精准驱动,成为推动柔性显示从概念走向实用的关键材料基石。

柔性/曲面光伏组件:传统光伏组件受限于刚性衬底,仅能在平面安装,极大制约了应用范围。而超轻质透明电极技术凭借其超轻质、柔性、可弯折的特征,为光伏组件带来重要突破——可直接制成曲面或可弯曲的太阳能电池,完美适配汽车车顶、建筑曲面、空间飞行器、户外可穿戴设备等各类不规则表面,彻底打破光伏应用的场景边界。其中,卓越的高透明性能最大限度减少对太阳光的遮挡,让能源转化效率更有保障;优异的高导电性则确保电流高效传输,减少能量损耗;而独特的柔性特质不仅大幅提升安装灵活性,更赋予产品出色的便携性,例如可折叠太阳能充电板,能轻松满足户外出行等多元场景的能源需求,为光伏技术的普及与多样化应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脑机接口:透明、高导电、柔性电极在脑机接口领域应用广泛:在非侵入式场景中,能够与头皮紧密贴合,稳定支持长期的脑电信号采集;在侵入式场景中,可精准适配大脑曲面,辅助实现高精度神经信号监测,同时兼容光学成像等技术,为多模态信号的同步获取提供便利。该类电极对脑机接口产品的积极效果尤为显著:凭借高导电性与高密度特性,电极可精准定位至单个细胞,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信号采集,而透明性则能避免对光学成像的干扰,助力同步获取电与光两类神经信号,大幅提升信号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其轻质超柔的特质,能让电极更好地贴合大脑表面,显著提升佩戴或植入时的舒适性,有效减少对脑组织的压迫与损伤,加之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低机体免疫反应,为脑机接口产品的长期稳定植入与使用提供可靠保障。

四、性能指标

五、服务模式
1、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全方位定制化解决方案,确保透明电极能够完美适配客户的特定应用场景。
2、技术支持: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到工艺优化的全程技术支持,及时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量产技术服务合作:依托透明电极技术在实验室及小试阶段积累的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工艺优化、性能测试等核心能力,为企业提供从技术可行性评估、定制化工艺方案设计到产线工艺技术问题攻坚的全流程支持,助力企业快速突破研发瓶颈,缩短技术落地周期。
4、技术授权:提供透明电极专利及核心技术成果授权,允许合作企业开展生产与销售,降低企业自主研发门槛,按约定比例共享市场收益,让创新技术快速转化为商业价值,实现双方共赢。
5、联合开发:携手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聚焦小试、中试线平台搭建与量产推进,通过联合技术攻关突破核心瓶颈,逐步实现实验室到工厂的跨越;同步整合产业链与生态资源,构建“研发-生产-市场”商业闭环,加速技术落地与产业价值释放。

技术支持:
sharui@ydioe.pku.edu.cn;15962993596
联系方式:
sales@ydioe.pku.edu.cn;15251315398